从智能安防到智能电网,从二维码普及到“智慧城市”落地,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新兴产业,物联网正四处开花,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专家指出,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相关配套的完善,在未来几年,技术与标准国产化、运营与管理体系化、产业草根化将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三大趋势。
技术与标准国产化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郑侃认为,尽管近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迅猛,但核心技术和标准都未能实现自主,芯片和高端传感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国产化将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几年最重要的发展趋势。
第一,国家大型项目仍是技术国产化重要推动力。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副教授史广顺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我国的物联网企业已经获得初步发展。在“智慧城市”等大型项目的拉动下,企业将成为促进物联网技术国产化的重要力量。据了解,众多国内厂商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产品,其中不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兴、神州数码等本土企业的身影。众多本土实力企业的加入和主导,不仅有利于相关产业的整合,更将极大地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国产化。
第二,政策推动将对物联网技术国产化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尽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完善的物联网技术体系。到2015年,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感知技术、数据传输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史广顺认为,相关政策将起到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第三,标准建设将会有所突破。2012年3月初,由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发起立项的“物联网概述”标准草案已被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审议通过,对我国的物联网标准建设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运营与管理体系化
专家认为,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将扩大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外延,并对数据处理能力产生更高要求。物联网行业特性对传统运营和管理方式都提出了挑战,加强运营与管理的系统性将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
第一,运营体系系统性将进一步增强。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院长吴功宜认为,物联网天生就不是孤立的技术。从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到反馈的过程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其中将会涉及RFID、传感器等构成的物联网络,WIFI、3G、互联网等构成的信息传输体系,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执行反馈信息的终端等多个环节。
以我国正在大力建设的“智慧城市”为例,由“数字城市”、“互联城市”发展到今天的“感知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了“3.0时代”。传统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整个“回路”中的一个环节,而整个“回路”则构成了更大范畴的物联网。这意味着发展物联网必须贯通、整合整条产业链,将物联网的运营“体系化”,提出系统性更强的解决方案。
第二,物联网发展将倒逼管理方式系统性提升。史广顺认为,物联网发展同样对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以食品溯源为例,粮食从农田到消费者手中,经过种植、存储、加工、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归不同部门监管。即使最终食物上面有二维码或者RFID芯片,但每个环节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如何保证,则对现有的监管体系提出了挑战。再比如车联网,现在很多车主都购买导航,这些导航如果真正做到信息共享,将极大地便利车流量监控,产生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这首先需要各政府部门充分协调,才能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