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至少有200个城市正在推进建设智慧城市,亚欧美非各洲均有分布,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重点发展领域,其中一些智慧城市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已经挤上了通往智慧城市的列车,已有22个大中城市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已制定或实施智慧城市发展的专项规划。全球视野下,中国该如何建设智慧城市,笔者以为首先应该“知己”,在此基础上吸收他国的优秀经验,走出“中国式”的智慧城市道路。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政府行为
2009年,随着我国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的出台,IBM公司抓住商机,在中国开始了22场智慧城市宣讲之旅,使得智慧城市的理念得到了官方层面的广泛认同。目前,我国50多个城市掀起了主题各异、规模不等的“智慧行动”,本文在分析了大量城市案例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五个重点:
重视公共领域资源的管理和调控,如医疗、城市生命线、教育、市民服务、电子政务等等。以北京为例,针对城区交通拥挤、人口流动性强等问题,依托一系列的项目,建设了电子政务专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卡系统以及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并将智慧交通的建设列入日程;
重视以“三网融合”为基础的泛在网和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二者是智慧城市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例如,国家相关部委将深圳等城市列入三网融合的试点名单,并在2012年实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
重视智慧产业在实现区域创新、产业转型中的作用。南京、武汉、深圳、沈阳等城市都以培育和孵化智慧产业为契机,推动老工业区转型,实现西部区域联动发展,增强科技研发创新能力,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
重视将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实际以及长远发展战略相联系。例如,作为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利用原有产业优势深度嵌入智慧产业链,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等级扩散明显,除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外,众多省会和二线乃至三线城市也开始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如西安、成都、昆明、重庆、张家界等等。
走“中国式”的智慧城市道路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称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表明中国已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题的新的城市时代。尽管从人口比例和空间形态看,我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但是从生活环境、幸福指数等软指标上看,我国离理想的城市生活还有一段距离。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到底能将中国的城市导向何方,也许结果未知,但过程仍在继续。长期以来,GDP英雄论的影响使中国城市呈现出以土地扩张为特征的刚性发展,而现今的国际竞争和国内形势已经迫切需要中国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