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第9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以来,作为“互联网+”推进工作的重要职责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认真履职,务实推进。
一、已经开展的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高度关注互联网发展,关注互联网对实体经济、对两化融合的影响。几年来,从抓两化融合入手,建体系、贯标准、推试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网络建设,为实施“互联网+”打下了基础。
一是构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工业35个重点行业、4万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和对标引导,组织实施了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等专项行动,开展了国家标准的制定和贯标工作。二是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统筹科技重大专项、工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物联网等专项,推动重大产品和成套装备智能化,开展试点示范,深化制造业各环节信息技术应用。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行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5%,钢铁、石化、医药等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65%。三是推进互联网产业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按照国务院简政放权的统一部署,不断改进和完善互联网管理,推动电信、互联网、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加快转型发展,推进互联网服务和应用创新,培育壮大互联网骨干企业。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互联网大国,全球市值前10强互联网企业中,我国有4家;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也涌现出一批全球领先企业。2014年,互联网服务收入规模突破9000亿元,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信息经济规模达到16.2万亿元。四是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连续10年组织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形成近2000家服务机构、聚集近10万名专业人员、60万家专业开发商和合作伙伴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今年启动以“万众创新,客意创造”为主题的“创客中国”大赛,进一步完善面向产业的“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激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活力。五是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连续四年组织实施“宽带中国”专项行动,光纤网络覆盖的家庭数量提高了近7倍,固定宽带主流接入速率从2M提高到8M,仅用一年多时间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4G移动通信网络。六是电子信息产业加速“质”的赶超。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实施若干专项工程,在网络设备、智能终端、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等领域取得突破,培育发展了一批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等工业云服务平台。
二、下一步主要举措
按照《“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的任务分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围绕“两个重点”(即,推进“互联网+”制造和“互联网+”小微企业的融合发展)和“两个支撑”(即,为全社会“互联网+”提供高速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软硬件产品应用的支撑服务)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并加快完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
以智能制造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一是发展智能装备,组织实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攻克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增材制造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关键装备。二是加快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建设,到2018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43%,培育10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三是组织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建设一批“互联网+”制造创新中心、实验验证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进重要工业云、工业领域大数据中心建设。四是推进服务型制造,到2018年,培育一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领军企业、15个工业电子商务示范区和20个国家级工业云示范平台。
以创业创新为重点,加快推进“互联网+”小微企业。一是加强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增强中小企业工业云服务能力,探索利用互联网金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二是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和两化融合能力提升行动,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和电信企业面向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低门槛、快捷方便、支撑核心业务发展的信息化应用服务。三是完善“创客中国”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创意成果与工业创新融合,建设一批智慧型小企业创业基地,打造创业创新生态。
以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为抓手,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水平。一是落实网络提速降费指导意见,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和4G网络建设,加大5G研发力度,加快骨干网络、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出入口扩容。到2018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超过30M,其他城市超过20M,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二是研究部署工业互联网,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研究制定网络架构方案、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工业互联网试验网,将网络互联体系和标识解析体系作为突破重点,加快提升我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三是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科学配置IP地址、域名、频率等网络资源,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完善市场规则,激发市场活力。四是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加快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建设,增强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用户个人信息等重要信息数据保护,营造安全网络环境。
以关键技术和产品为突破口,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支撑水平。一是强基础,继续组织实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以及专项工程,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推动CPU、存储器、嵌入式操作系统、云操作系统,特别是工业控制操作系统、智能产品操作系统等核心基础软硬件发展。二是促融合,实施智能硬件行动计划,加快培育基于互联网的融合性新产品,鼓励传统硬件制造企业提供硬件+软件+网络、硬件+服务的解决方案,到2020年形成万亿级产业。三是保安全,开展联合攻关,推动安全可靠计算、存储等设备产业化应用,建立面向工业应用的关键软硬件安全检测和模拟仿真平台,发展专业信息安全服务。四是推合作,推动信息技术企业与制造企业合作,建立自主可控CPU+操作系统工业应用平台,突破可编程控制器(PLC)、智能工控等关键技术,开展大数据、云计算在制造业的试点示范。
加强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政策法规体系方面,推动出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服务型制造、工业云和大数据等指导意见,加快电信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等法律法规的制修订,研究制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等法规,推动完善政府采购云计算、大数据及保障信息安全的配套政策。标准规范体系方面,组建“互联网+”制造的标准推进联盟,制订智能制造综合标准体系,推进智能终端、智能工厂、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标准化工作。继续贯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2018年贯标企业达到15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