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实质是信息化在城市建设、管理、运行的高度融合,其核心是以人为本,面向公众、面向社会,实现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整体提升社会公众生活品质与形态,提升社会构成品质即服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在近日举行的第九届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设备博览会上表示。
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外,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
多项政策支撑智慧城市发展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规划》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科学制定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并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目标。
制定标准已成共识
2012年,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进行的智慧城市标准化需求调查显示,从企业层面来看,一方面智慧城市缺乏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另一方面缺乏相关的标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建设缺乏城市部门间的协同协作,缺乏相关的标准。高林表示,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不管是产业界、用户,还是城市管理者,对标准的需求已达到一个共识。
近年来,各个智慧城市相关方都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标准的制定。2013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科技部发布了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推动我国自主创新成果在试点城市中的应用,同时开展智慧城市标准的试点、验证和示范工作。2014年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9个部委批准成立了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协调推进组、总体组、专家咨询组,启动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首批下达了《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等五项国家标准,以指导推进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制定、国际标准化工作以及标准服务体系建设。